射陽民營經濟綻放新光彩
設備高速運轉、工人開足馬力,車間生產“忙”起來;數智轉型、研發新品,科創激發“進”的動能;搶占市場先機、拓展業務版圖,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放眼射陽,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干字當頭、奮發有為,專心致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推動民營經濟綻放新的光彩。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射陽縣把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擺在突出位置,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強民營企業梯隊培育,提升民營經濟發展能級,不斷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3月18日,江蘇暖陽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內,上億顆芯片剛下線就被加急送往下游生產廠,將廣泛應用于手機、電視、智能顯示屏等終端產品的制造。
暖陽半導體專注于LED芯片測試分選和封裝,是國內最大的MiniLED獨立測分廠。“機器不停,人員輪班,我們正全力以赴趕訂單、拓市場。”該公司副總經理沈春生表示,近年來,公司實現產能300%的跨越式增長,測試分選月產能已超100億顆,目前訂單已排至2026年,預計年產值達8000萬元。
在射陽,民營企業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加強自主創新,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企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2024年,江蘇豐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與南京工業大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單位聯合完成的“微生物源農用投入品綠色高效制造及產業應用”項目,獲2023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在微生物源農用投入品綠色高效制造和農用微生物工業化生產領域,該項目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豐源生物相關負責人說,該項目實現菌種發酵過程的實時精準調控,開發了新型生物刺激素、微生物農藥、肥料等產品劑型,突破了生物分離工程領域的關鍵技術。
民營企業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展現出蓬勃發展生機。
今年訂單已經排到6月份,目前一、二期項目8條生產線滿負荷生產,每天能生產264噸。”在江蘇歐瑞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企業負責人熊軍介紹,三期項目正在調試生產設備,計劃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運營,屆時將助力企業增產擴能,進一步擴大市場占有率。
作為江蘇省瞪羚企業,歐瑞達新材料公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專注開發高性能的PPS、PPA等特種高溫新材料,擁有2項發明專利、31項實用新型專利。當下,歐瑞達新材料公司正擴充研發團隊,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持續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全力研發磁性PPS等新產品,力求在細分領域實現突破。
過去一年,射陽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3家、總數達205家,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2家,天能炭素、明科橡塑、歐瑞達新材料3家企業獲評省瞪羚企業,技術合作成交額37億元,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23.25億元……
成績的背后,既有民營企業家的創新基因驅動,更離不開企業對技術與模式創新的主動求變。
鹽城金剛星精密鍛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佩戴安全頭盔與口罩有序操作,一個個精密的齒輪經過鍛造、打磨等工序從生產線上輸送出來。
作為集齒輪設計、開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金剛星每年拿出5%以上的銷售收入作為研發費用,聘請中國鍛壓協會副會長徐祥龍作為技術負責人,聯合蘇州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產學研中心,加大創新力度,擁有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專利42項。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還攻克圓柱齒輪和螺旋傘齒輪精密成形難題,其中外徑550mm的“近凈成型大規格螺旋傘齒輪核心工藝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優質的營商環境對民營企業來說,猶如陽光雨露,是立業興業的必要條件。射陽在全省率先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聯審聯辦中心,將企業開辦、工程建設、不動產登記等事項,納入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辦”,實行前臺一窗受理、后臺聯審聯辦新模式運行,材料精簡60%,審批提速70%。探索實行企業需求“一本賬”管理,全心全意為企業提供更加便捷、優質、周到的服務,做到簡易事項事不過夜、高頻事項舉一反三、復雜事項聯動處置、困難事項及時會商,全力打造“企業最有感知”的優質營商環境,讓企業在射陽安心經營、專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