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紡織企業為何受到奔馳、沃爾沃等車企“大咖”青睞?
杜倍題橋的0.3毫米紗線里藏著應對900℃烈焰的科技密碼。
在臨海鎮的鹽城市紡織染整產業園,杜倍題橋紡織(江蘇)有限公司正編織著汽車的“第二皮膚”——車內特種紡織品,從立柱到頂棚,從座椅到遮陽簾。
走進車間,德國造整經機上572根紗線如琴弦般精密編織,提高產品韌性;火焰復合機吞吐著新型車用復合材料,高溫熔接技術解決車用紡織品的膠水異味。
“韓國、墨西哥以及歐盟國家的車企為何會對公司敞開大門?”生產主管潘亮亮揭秘:所有面料都要經歷“火烤奶滾”,通過900℃灼燒測試、牛奶傾倒30秒不滲透,才能出廠。
一季度2100萬元開票額,8%的同比增長,是市場對創新給出的分值。
車間深處,4臺新提花機正在調試。“獨特花型面料即將上線。”工程師韋志紅搓著手說,“紡企技術迭代快,不升級就得被淘汰,很現實!”
傳統印染廠如何逆襲成國際標桿?
沙印集團通過綠色數據,重寫產業規則。
若說杜倍題橋以“高溫”見長,毗鄰的江蘇沙印集團射陽印染有限公司則以“綠色”逆襲。42條瑞士進口氣流紡生產線正轟鳴運轉,與5G智能排產系統默契配合。“每米布料的碳排放量下降至行業均值的三分之一。”公司副總經理王保特別介紹。
一季度8億元開票額,20%的增長率,是綠色智造的最佳注腳。
從國產化改造的無水數碼印花系統到瑞士精密設備,沙印構建覆蓋原料采購、印染加工到服裝制造的智能生態。微升級染料噴射技術相較傳統工藝節水80%,非洲訂單的智能排產指令剛一發出,18臺超低浴比染色機便同步啟動。在1000余名工人與智能機械的協奏中,滌棉復合絲、人棉梭織面料等拳頭產品,以每天120萬米的產能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何在千億級風電江湖劈波斬浪?
射陽中車用108米巨型葉片“劃”出了答案。
轉向射陽港區,全球最大全尺寸葉片檢測平臺,一支海上“巨鐮”正以每秒2次的頻率挑戰極限——這是108米葉片在經歷400萬次擺振疲勞測試和100萬次揮舞疲勞測試,相當于模擬25年風暴摧折。測試工程師周號緊盯數據屏:“測試即將結束,葉尖位移控制在標準范圍內。”
嚴苛到毫米級的品質把控,讓中車風電葉片工程有限公司斬獲國內海上風電葉片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
車間內,鋪層、灌注、合模、固化工序上演著“速度與質量”的雙重奏。這里,生產一支大葉型毛坯葉片只需48小時,比行業平均水平快12至22小時。
“生產效率的提高加上優秀的產品質量,射陽中車在手訂單排到11月。”射陽中車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說。
從紡織到風電,暮春時節,黃海之濱的射陽產業圖景愈發清晰。智能化車間內機械臂揮舞的弧光與港口貨輪鳴笛聲交織,勾勒出射陽經濟拔節生長的生動圖景。
一季度,我縣主要指標穩定增長。3月完成工業實時開票82.5億元、增長19.8%,規上工業產值61.3億元、增長14%;一季度完成工業實時開票209.7億元、增長21.6%,規上工業產值168.1億元、增長14.7%。
骨干企業有力支撐。3月49個列鹽城新增長點累計新增開票2.1億元,一季度新增開票8.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3.6%。一季度9家列鹽城百強企業完成開票32.7億元,同比增長45%。
重點項目持續拉動。一季度16個列省重大工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33.6%,超序時8.6個百分點。65個列鹽重點工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35.2%,超序時10.2個百分點,其中35個計劃新開工項目開工26個,開工率74.3%。
大項目落地生根,離不開“服務溫度”的滋養。“產業鏈需求在哪里,服務就跟進到哪里。不說空話,只做實事。”高紡園黨工委書記、臨海鎮黨委書記蘭清華表示,要用服務溫度替代政策厚度,干部、服務專員每周下沉企業一線,通過“傾聽需求、化解問題、協調要素”的閉環服務,確保項目推進零阻礙、企業發展零干擾,助力企業駛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春潮拍岸,奮楫者先。我縣將聚焦重點、靶向發力,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搶抓時間節點,強化要素保障,推動項目早簽約、早開工、早竣工、早達效;以“闖”的精神破解難題、以“創”的勁頭開拓新局,為推動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再上新臺階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