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作為全省海域面積最大的縣份,我縣依海而生、向海而興。近年來,我縣牢固樹立“全縣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的理念,全力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從向海洋要糧食、要能源、要產業,到加快構建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海洋產業發展格局,為高質量發展注入“藍色動力”。
深耕藍海 綠色產業揚帆起航
春風和煦,沿海灘涂上,一座座風電機組如長龍列陣,氣勢非凡。不遠處,遠景能源、中車時代新材、長風海工等近30家龍頭企業聚鏈成群、蓬勃發展。這里是我縣“向海圖強”的主戰場,也是“逐綠而興”的主陣地。
“從2019年全縣新能源產業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到如今朝著千億級風電產業集群目標邁進,全縣新能源產業實現鏈條更全、技術更新、能級更高三大跨越。”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鏈條更全意味著產業生態圈的加速形成。從葉片、塔筒等關鍵部件到智慧運維平臺、檢測認證機構,產業要素加速集聚,“研發在射陽、制造在射陽、服務在射陽”的美好愿景照進現實。
——技術更新標志著科技創新能力的大幅躍升。從大兆瓦風機軸承、碳纖維葉片等“卡脖子”技術難題相繼被攻克,到全球首臺20兆瓦漂浮式風電機組、全國首臺“碳中和”海上大兆瓦風機等驚艷亮相,自主創新賦能“射陽制造”從“跟跑”變“領跑”。
——能級更高彰顯了在全球能源舞臺的嶄新地位。從大型海上風電項目的成功實施,到全球合作伙伴網絡的廣泛建立,我縣風電產業正穩步揚帆,駛向成為世界風電產業新高地的壯闊航程。
風力發電設備體積龐大,對運輸環節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提出極高要求。鹽城港射陽港區打造萬噸級、3.5萬噸級大件專用碼頭。該港區相關負責人說,針對風電設備運輸的特殊需求,他們提供從葉片進場、落場、裝卸指揮到船舶進出港等全流程、一站式的專業服務。
綠能涌動,優勢疊加。隨著綠色集群欣欣向榮,一場更為深刻的綠色革命在這里展開。
“憑借多年來在風電裝備行業的領先優勢和技術沉淀,我們以建設長三角首個全綠電零碳示范園區為目標,積極推進‘能源降碳、產業零碳、生態固碳’三大任務。”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綠智賦能 海洋漁業活力奔涌
春信至,浪潮涌。黃沙港畔千帆林立,開海歸來魚滿艙;起魚收網,“生態”護航,萬頃塘口風光好……
從“靠天吃飯”,到如今智慧化捕撈、生態化養殖,隨著綠色轉型嵌入海洋漁業生產全過程,傳統漁業正迎來華麗轉身,“藍色引擎”澎湃動能加速釋放。
智能制冰廠的節能曲線、岸基加油點的碳排放數據、“一卡通”系統節省的30%漁船能耗……作為全國首座全自動化漁業碼頭,黃沙港國家中心漁港(二期)碼頭擁有16座突堤碼頭,并配備智慧化管理平臺,建設日產500噸的國內最大制冰廠及岸基型水上加油點,實現就地加水、加冰、加油“一卡通”服務。今年底,這里將實現泊船2000艘,為全縣海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與希望。
沿著海岸線一路北上,我縣在書寫“藍綠”文章的筆觸中盡顯千姿百態。位于射陽港經濟開發區的3.5萬畝沿海生態育苗基地內,成群連片的規模化養殖池星羅棋布。在這里,每一粒蟹卵的孵化都遵循生態法則,每一方養殖池都裝有“智慧大腦”。
“我們配備‘四池三壩’尾水處理系統,讓尾水經過水生植物的降解完成凈化。”在鹽堿地生態漁業基地,負責人自豪地介紹著基地的標準化池塘、水產品檢測中心等功能區,以及構建的25個淡水水產業健康養殖技術企業標準體系。
日前,走進位于黃沙港鎮的鹽城市怡美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一箱箱加工完成的海產品分揀完成后,被裝入冷鏈物流車。“公司新引進螺旋速凍機、復凍機等先進設備,運用低溫速凍技術,最大程度保證產品品質。”公司總經理潘海艷說,今年還將新增海上加工船項目,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有效提升產能。
據悉,目前我縣有水產品深加工企業30多家,“魚味一品”“鶴鄉味”“鮮怡”等自有品牌美名遠揚,年產值可達20億元。
“我們將持續推動海洋漁業智慧化、生態化轉型,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讓射陽的‘漁’文章越寫越精彩。”縣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保護生態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春風拂過百里灘涂,鹽蒿與蘆葦在潮汐韻律中搖曳生姿。我縣107.8公里海岸線上,生態修復工程正將昔日的互花米草入侵區改造成立體生態屏障。
2024年完成海洋生態保護修復890公頃、退漁還濕305公頃、海岸線修復16.9公里;空氣優良率保持全省前列;國省考斷面全部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亮眼的數據背后是海岸帶保護修復項目的持續推進,更是濕地碳匯交易、藍碳經濟等創新機制的實踐成果。
在射陽生態環境保護聯勤工作站的電子大屏上,23個水質監測浮標正將實時數據匯成藍色脈絡,這是全市首家集環境執法、生態修復、應急響應于一體的“生態哨所”。工作人員輕點觸屏,無人機巡航畫面中,灘涂濕地與風電場構成的生態圖景盡收眼底。
推動生態價值多元轉化,精心做好生態旅游大文章。在日月島康養旅游度假區,光伏步道與蒼翠林海交織成零碳能源景觀帶,智慧導覽系統實時顯示著園區碳足跡數據——這里去年捧回長三角首個“零碳景區”認證。不遠處的黃沙港畔,“漁家歌謠”民宿里,游客伴著海浪聲體驗織網技藝。這個以“漁歌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民宿,以漁旅融合的低碳發展模式,折射出現代漁村的綠色新生。
海風送來漁港汽笛聲,灘涂上的堿蓬草正將生態修復的成果暈染成片片緋紅。“我們正以‘百里廊道’為軸,串聯濕地碳匯交易、零碳旅游開發、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三大創新機制,推動‘生態資源’形成‘生態產業’、支撐‘生態富民’。”射陽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靠海吃海,這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也是我縣崛起蝶變的優勢。依海而生的射陽,在海洋經濟發展的賽道上奮勇疾馳,著力打造“藍色”增長極。
從新能源產業產值破百億到向著千億級風電產業集群目標邁進,我縣新能源產業發展勢如破竹、加速崛起,鏈條更全、技術更新、能級更高,產業生態圈加速形成,科技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在全球新能源產業舞臺上嶄露頭角。
發展海洋漁業,我縣基礎好、潛力大。我縣著力培育集種苗繁育、海洋捕撈、海水養殖、加工流通、休閑漁旅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加快推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打造智慧漁業、生態漁業、現代漁業,走出一條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
在發展藍色經濟的同時,我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實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等舉措,海洋生態系統日漸向好,也為海洋經濟發展帶來一波又一波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