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陽概況
射陽縣,坐落于中國大陸南北分界線的東部起點,恰處陸地與海洋的溫柔交匯,坐擁5130平方公里浩瀚海域、107.8公里蜿蜒海岸線、109.7萬畝廣袤灘涂、7.3萬公頃生態濕地以及23公里綿延的沿海濕地廊道,是江蘇省海域及濕地面積之冠,亦是“世界非遺”黃海濕地不可或缺的瑰寶。全縣下轄13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達90余萬,另有省屬農場3處、市屬鹽場1座,是東亞至澳大利亞候鳥遷徙...【查看詳情】
地理環境
射陽縣地處北緯33°31'32"~34°07'15",東經119°59'48"~120°34'47"。地處江蘇沿海中部 ,東臨黃海 ,南抵新洋港與鹽城市亭湖區接壤 ,西與建湖縣、卓寧縣比鄰 ,北至蘇北灌溉總渠與濱海縣相望 。射陽縣土地調查總面積2572.726平方千米 , 其中陸地面積1825.02 平方千米、水域面積625.94平方千米 , 內陸灘涂面積 3.04平方千米 ,...【查看詳情】
行政區劃
截至 2023年底 ,射陽縣轄合德、臨海、千秋、四明、海河、海通、興橋、新坍、長蕩、盤灣、特庸、洋馬、黃沙港 13 個鎮 , 設江蘇射陽經濟開發區、江蘇射陽港經濟開發區 。鎮( 區) 下設151個村民委員會、87個居民委 員會 。境內有省屬淮海農場、臨海農場、新洋農場和市屬射陽鹽場。【人口】 2023 年 ,人口規模略微下降。 年末全縣戶籍總戶數29. 95 萬戶 ,總人...【查看詳情】
歷史人文
【建置沿革】 宋朝以前 ,今縣境全在海中 。南宋建炎二年(1128) 始黃河奪淮 ,歷時700 余年 , 輸沙入海 , 與長江入海北移的泥沙會合 ,使海岸線迅速向東淤長 , 海涂漸成陸地 。 明世宗嘉靖末年( 約 1566), 今縣境西部的長蕩、新坍、海河等鎮之境基本成陸。 時 ,今縣境分屬山陽、鹽城2 縣 , 兩縣俱隸淮安府 。 明思宗崇禎十七 年 (1644)三月明亡 ,...【查看詳情】
民族宗教
【民族】 射陽縣除漢族外,已確認36個少數民族,計2620人。少數民族人口構成:蒙古族48人,回族199人,藏族17人,維吾爾族2人,苗族440人,彝族182人,壯族322人,布依族177人,朝鮮族26人,滿族138人,侗族140人,瑤族59人,白族33人,土家族454人,哈尼族40人,哈薩克族1人,傣族80人,黎族31人,傈傈族27人,佤族21人,畬族11人,拉祜族69人,水...【查看詳情】
大事記更多>>
2025年1月大事記
2024年12月大事記
2024年11月大事記
2024年10月大事記
2024年9月大事記
2024年8月大事記
2024年7月大事記
2024年6月大事記
2024年5月大事記
2024年4月大事記